当前位置: 首页»政策法规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天门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16-2020年)的通知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3日    阅读: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天门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16-2020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办事处、农场,天门高新园,天门工业园,市政府有关部门:

《天门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天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9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天门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全民健身是广大人民群众增强体质、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为进一步推动我市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根据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省人民政府《湖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坚持依法治体,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保障和改善民生、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等方面的多元功能和价值,为实现“增量提质,跨越赶超”的总体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具有特色,符合市情、覆盖城乡、科学完备的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更加明晰。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全民健身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二)主要任务。

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馆锻炼的人数达到80万,其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5万。根据《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测定合格以上的城乡居民(不含在校学生)人数比例稳定在91%以上。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体能素质明显提高。

2.体育健身场地设施进一步完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 81平方米以上。乡镇、社区(行政村)、城市住宅小区、农民集中居住小区建有“健身工程点”,有条件的公园、绿地、广场建有体育健身设施。公共体育设施利用率明显提高。鼓励学校向公众开放体育场地。

3.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形成品牌健身活动、大众健身普及活动、赛事活动互为补充的多元全民健身活动格局。大力开展游泳、田径、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排球等竞技性强、普及面广的体育运动项目,广泛组织健身操(舞)、广播体操、传统武术(唐手拳)、健身气功、太极拳(剑)、自行车、跳绳、门球、棋类、拔河等群众喜闻乐见、简单易行的健身活动。

4.健身组织网络不断延伸。形成遍布城乡的以体育健身俱乐部和健身活动站(点)为点、体育社团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为线的社会化健身组织网络。市级建有体育总会、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以及老年人、残疾人、农民等人群体育协会。体育健身俱乐部覆盖乡镇(街道)、社区(行政村)。每万人拥有晨晚练健身站(点)5个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5500余人。

5.全民健身服务业健康发展。建立“天门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达到本级全民健身科技服务标准,开展体质测定和运动能力评估,为群众提供个性化健身指导服务。体育健身、场馆服务、健身培训、健身用品等产业群初步形成,健身产业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健身产业引导激励机制不断健全,城乡居民体育消费规模和水平显著提高。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新动力源。

三、重点工作

(一)构建全民健身的宣传平台。

大力弘扬体育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康理念,把身心健康作为个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营造以参加体育健身,拥有强健体魄、健全心智为荣的个人发展理念和社会舆论氛围。传播体育文化,弘扬体育精神。建立与主流新闻媒体融合的发展平台,以举办赛事(活动)为抓手,将体育文化融入体育健身。大力宣传运动项目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中华体育精神。宣传全民健身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讲述全民健身故事,传递社会正能量。树立全民健身榜样,发挥体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提升国家软实力方面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构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平台。

1.狠抓规划,科学布局。把公共体育设施项目纳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根据全民健身事业发展需要科学规划建设以体育公园、健身广场、绿道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身户外基地,“十三五”期间规划新建城南文化体育中心;乡镇政府结合实际制定本辖区体育设施布点规划方案。各级体育设施项目逐一落实建设主体,明确建设时限。体育行政部门要按照体彩公益金使用规定有计划引导建设健身工程(点),切实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实现“公园体育化”。

2.加大投入,强化建设。按照配置均衡、规模适当、方便实用、安全合理的原则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一是加强乡镇村级体育设施建设。实施体育精准扶贫工程,支持贫困村体育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农村文体小广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乡镇体育健身工程等项目的实施。每年新建50个农村文体小广场,配置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健身器材各50套,实施行政村体育设施全覆盖。

二是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建立1 5分钟健身圈。新建居民区和社区严格落实“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面积不低于0.3平方米”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要求,确保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不得挪用和侵占。老城区与已建成居住区无群众健身设施的,或现有设施没有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要通过改造等多种方式予以完善。

三是加强老年人体育设施建设,促进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建设一批以门球场为主的老年人健身设施,50%的乡镇有老年人健身活动中心,90%的社区和行政村有一处老年人健身场地或器材,提倡有条件的社区和行政村发展适合老年人的多种健身场地设施。

3.健全机制,加强管理。进一步盘活存量资源,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做好已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与升级换代。探索建立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机制。确保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应当对残疾人免费开放,并设置明显标示。体育场地设施受赠(管理)单位要按照“谁受赠,谁管理;谁管理,谁维护”的原则,健全健身工程(点)义务管理员制度、安全制度、维修制度,落实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管护主体责任,做好日常管护工作。乡镇政府建立健全义务管理员培训、捐赠器材报废与更新等工作运行制度,采取购买服务的形式对捐赠建设的健身工程器材进行管理。

(三)构建全民健身活动平台。

定期举办全市运动会,实施全民健身惠民工程,以市运会为抓手,引导全市广大群众广泛开展健身活动,大力发展篮球、排球、足球项目,夯实“三大球”发展基础。

1.打造品牌健身活动。精心策划全民健身体育节、全民健身日、节假日体育等活动,拓展外延,挖掘内涵,培育品牌,彰显效应。打造以乒乓球、武术(唐手拳)等为特色的“一地一品”健身活动。

2.拓展大众健身普及活动。一是推进居民体育活动生活化。以城市街道全民健身中心、社区健身工程点以及辖区单位体育设施为阵地,以社会体育组织为骨干,以创建体育特色社区为抓手,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广泛经常的社区体育健身活动。二是推进农民体育活动本土化。以乡镇全民健身中心、村健身工程点以及辖区单位体育设施为阵地,以社会体育组织为骨干,以创建体育特色乡镇为抓手,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广泛组织农民体育活动。三是推进青少年体育活动校园化。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以创建体育特色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抓手,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推进足球、乒乓球进校园,大力开展三大球的业余训练工作。学校每年举办学生运动会,依法保证学生在校体育锻炼时间。四是推进职工体育活动单位化。以各级行业体育协会、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为组织力量,以创建体育特色单位为抓手,组织职工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有条件的单位每年举办职工运动会。五是推进特殊人群体育活动社团化。拓展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体育活动阵地,覆盖延伸健身组织。

3.办好重大群体赛事活动。每四年举办一届综合性运动会,定期举办老年人、学生、社区、职工、残疾人、农民等人群运动会和单项体育比赛。积极承办、组队参加省级以上群众体育赛事。

(四)构建全民健身组织平台。

加强体育总会和单项体育协会建设,健全全民健身基本组织,发挥体育总会枢纽作用,带动各级各类单项和人群体育组织发展。

1.加强乡镇(街道)文体站建设。以乡镇文体中心改革为契机,完善体育服务功能,落实专兼职工作人员,安排体育专项经费,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带动乡镇(街道)全民健身活动全面开展。

2.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实施培训工程,制定培训计划。每年培训的人次不得少于2批300人次,稳步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信息库,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实施表彰激励机制,定期评比表彰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奖励一线社会体育指导骨干;积极倡导,大力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志愿服务制度。

3.加强体育健身俱乐部建设。每年力争创建省级以上体育健身俱乐部1个以上、市级体育健身俱乐部2个以上。

4.加强晨晚练健身站(点)建设。按每万人有5个以上晨晚练健身站(点)标准布点建设。各站(点)达到“四有’’(有活动场地、有指导人员、有健身人群、有培训项目)。

5.加强体育社团建设。鼓励体育社团打造品牌活动,开展大众健身普及活动。制定优秀体育社团、优秀赛事(活动)评比奖励办法,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对体育社团扶持力度。

6.重视新型体育组织的发展。推进“互联网+体育”的发展  模式,引导、服务、规范全民健身组织健康发展。鼓励、引导公民加入互联网健身组织。

(五)构建健身指导服务平台。

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组织开展第五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适时掌握我市国民体质状况,提出应对措施。加强体质测试站点建设,健全国民体质监测网络。重视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健身指导人才队伍。将全民健身人才培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保持与教育、卫生等部门和行业人才队伍的互联互通,形成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良性互动局面。

(六)构建全民健身项目建设平台。

结合“健康中国2030"等总体发展战略,以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养老、助残等事业发展,统筹谋划全民健身重大项目工程,把符合条件的全民健身项目纳入重点项目库,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支持全民健身行业的重点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多种形式兼并重组,整合价值链和产业链。切实形成服务大局,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发展群众体育的工作机制。

一是完善政府主导机制。加强对全民健身事业的领导,建立和完善全民健身事业的组织领导机构,做好宏观管理、政策制度设定、资源整合分配、工作监督评估和协调跨部门联动工作。要做好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任务分工和监督检查,切实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重点工作纳入政府考核范围,把全民健身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保持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投入力度,确保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实施。

二是完善部门协同机制。各地各部门要按照放手发展群众体育的工作思路和工作分工,制定工作规划、落实工作任务,完善部门协同推进机制。体育行政部门为《天门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实施的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协调和综合评估工作,并依据《湖北省全民健身条例》参与居民住宅小区全民健身设施的竣工验收。发改、住建、国土部门要完善规划与土地政策,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体育用地。加强全民健身与精神文明、社区服务、公共文化、健康、卫生、养老、旅游等行业的融合发展,统筹谋划全民健身重大项目,构建功能完善的综合性基层公共服务载体。

三是完善督查和奖惩机制。加强对《天门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实施情况的督查。市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工作委员会要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议,检查督导实施情况。按照《湖北省全民健身条例》和相关规定,对全民健身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扬,对未落实到位的对照政府责任清单进行问责。

(二)强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丰富全民健身综合性保障。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和引导基层政府加大全民健身财政经费的投入。体育行政部门要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消费补贴等途径,支持群众健身消费。加大对基层健身组织和健身赛事活动的购买比重。

二是建立多元化投资渠道。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推动财税等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引导公众对全民健身事业进行资助捐赠。社会力量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市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全民健身事业的公益性捐赠,符合税法有关规定的部分,可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时按政策规定的比例税前扣除。

三是强化全民健身的政策和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学习、宣传、贯彻体育法律、法规的力度,依法保障公民的体育健身权利,确保举办全民健身活动的安全。完善健身消费政策,将加快全民健身产业与消费发展纳入体育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政策体系。

四是加强全民健身宣传。要运用多种宣传手段,传播体育文化。做好全民健身活动中的纠纷预防与矛盾化解工作,利用社会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全民健身法律服务。

(三)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估制度和评价体系。

一是建立全民健身科学评价体系。把全民健身评价指标纳入健康天门建设、精神文明创建内容中,将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纳入全市基本公共服务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保障内容。进一步明确全民健身发展的核心指标、评价标准和测评方法,为衡量各地全民健身发展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二是完善全民健身评估制度。采用多层级、多主体、多方位的方式对全民健身发展水平进行立体评估。定期开展第三方评估和社会满意度调查,对重点目标和重大项目的实施进度进行专项评估。定期反映各地各部门统筹推进全民健身工程职责落实情况、财政资金保障情况、基本公共服务达标水平等情况。到2020年初,对《天门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热点图文

热点推荐